南方日报: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行动指南
南方日报评论员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一书近日在全国出版发行。这是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后,集中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重要文献,对全党全社会深刻认识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落实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各项建设事业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建设关乎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明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提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到要求“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习总书记始终秉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求我们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各项建设事业之中。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统筹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进行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教育领域,习总书记强调“努力让十三亿多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就业领域,强调“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社会保障领域,强调“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领域,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我们要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作,既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又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定有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要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重心落实到城乡、社区,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要牢记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的道理,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络。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针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理论,作出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重大决策,为我们规划了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维护国家安全,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来谋划。要按照习总书记的部署要求,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社会各项建设事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