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生活有奔头--云浮罗定市素龙街道大甲村党支部书记梁桂泉

发布时间:2015-10-30   新闻来源:省远程办  浏览 :12580


“群众想的,就是我们要做的;群众不满意的,就是我们要改的。既然群众选我当支书,我就是要让群众生活有奔头。”素龙街道大甲村支书梁桂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36年如一日,忠诚于党的事业,情系于民,带领村干部、党员勤恳工作,默默奉献。岁月承载着他的事业心,记载着他工作的优异成绩,大甲村先后获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文明村等荣誉,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民生事,垫资也要办好”

大甲村的“行路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历届村委的难题。尤其是塘伍自然村,由于要经过榃辣村,在建村道时曾发生一百多名村民堵路、冲突的事件后一直不能动工,路道不通严重制约塘伍村的发展,群众意见很大。
要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和榃辣村群众交心通气,争取他们支持。梁桂泉和其他村干部走访了大量群众,从有利于两村长远发展和群众和谐共处等方面与该村群众进行推心至腹的交谈,以消除他们的疑虑。首先,他做通自己亲戚的思想工作,使其拆屋让地;同时他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到珠三角地区动员外出的乡贤回乡一起做群众工作,成效显著。当他得知榃辣村群众急盼建设好小学校道的情况后,经支委会研究,决定把村委当年的收入3万元作为榃辣小学校道启动资金,动工建设好校道,让榃辣村群众看到村委确确实实是为群众办事,为集体利益着想的。最后,群众终于同意了村委的建路方案,出让了土地,建好了塘伍村村道,解决了老大难问题。他说,民生事,垫资也要办好!在村道的建设中,临时遇到资金不到位的问题,梁桂泉就以垫支的办法,确保施工,赢得了群众的好评。近年来,他带领一班村干部先后筹资700多万元,为各个自然村建好硬底化村道,装修好学校外墙,一桩桩一件件的好事实事,一步一个脚印改变大甲村面貌,大大提高村“两委”干部的威信。最近,大甲村配合市政建设需要征地1000多亩,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全部完成了任务,无一矛盾纠纷,无一群众上访。

大甲村水资源紧缺,群众一直都是靠打井取水,干旱季节经常没有水用。梁桂泉当上村支书后就承诺,如果解决不了生活饮用水问题,就退位让贤。他积极跑街道、跑水利部门,跑企业找老板,争取各方的支持和赞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筹集资金160多万元,顺利铺设近5000米的自来水管道,引入城区居民使用的自来水,解决15个自然村近5400多人用水难的问题。今年,他又计划继续投入15万,让其余的3个自然村的800多人也能饮上干净甘甜的自来水。

大甲村是“水尾村”,由于缺水,许多农田产量偏低,甚至丢荒弃耕,影响当地农业发展。梁桂泉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的同时,还带头捐资,共筹资400多万,建设5000多米的水利设施,为本村以及邻村3000多亩的农田解决了灌溉问题,改良了1000多亩低产田,有效提高了粮食和农作物的产量。

“经济兴,群众幸福感就高”

“很多事情,没有钱就是办不了,把经济搞上去,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才能提高村民的幸福感。”梁桂泉说。这些年来,由于大甲村缺钱,很多民生事必须办却办不了,有多名青少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早早缀学打工,这些都让梁桂泉扼腕痛心,他当上村的主任、支书之后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村里的经济搞上去。

大甲村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传统单一的种植业,勉强管吃饱。农科员出身的梁桂泉,敏锐的察觉到,要充分利用好农田,就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耕种方式。他抓住大甲村城郊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引导群众走科学的立体种养之路,组织和带领群众进行蔬菜种植、塘鱼养殖,为城区提供蔬菜和塘鱼。现在,村里有大大小小几十户人承包了鱼塘进行了种养混合业,不少的人也改行种植蔬菜出售,都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梁桂泉和村委班子经过研究,觉得这里交通便利,利于货运,加上罗定市的各类工业方兴未艾,可以开设小型加工厂、小作坊,把工厂办到家门口,让村民农、工两不误。梁桂泉通过多方关系,联系上一位乡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劝服她回村投资办起一间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的针织厂,为当地和邻村180多名的赋闲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办针织厂取得了成功,吸引和带动了更多企业老板到大甲村投资设厂,快速推动了当地的纺织加工产业发展。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大甲村人均收入由2007年的4千元上升到2012年的9000元,集体经济收入由3万元上升到20万元,均走在全街道的前列。

“目前,我村又有一个机会,可以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政府在市政建设用地中为我们村规划了200亩提留地,如果抓住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把这些土地规划好、利用好,一定会更好地推进村的经济发展,为群众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梁桂泉正以他超前的眼光,谋划着幸福的未来。

“文化活,才有良好的村风民风”

经济发展了,村容村貌改变了,适日的后进村变成全市的示范村,其中新寨自然村更是获得“省级生态文明村示范点”的称号。然后,梁桂泉并不满足,他把目光看得更远。他认为,要持久发展,科学发展,就必需要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他决定,在村内大搞文化建设,通过农家书屋等阵地,去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引领村民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

2007年,他争取村班子成员支持,把旧村委大楼改造成为文化活动中心,设置棋牌、健身器材、书报等,并提供茶水等服务。中心建成后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群众平时都喜欢到这里读书、看报,唱唱戏、健健身,以往个别群众游手好闲、搞赌博、搞迷信的现象大大减少。

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取得初步成效,更加坚定了梁桂泉建设文化大村的决心和信心。他积极筹措资金,在有条件的自然村建设文化大楼和农家书屋。不到三年的时间,在新寨、鹰掌两个自然村各建一幢投资35万元、占地250平方米的文化楼;建起了5家农家书屋,7个标准篮球场,每家书屋藏书2000多本,既有文学、种养、法律方面的书刊,也有少儿读物等方面的书刊。每天下午小学生放学后,村里的农家书屋总是“人满为患”,小孩子看图书、写作业,群众在读报、看科普知识,老人在聊天、看电视。

梁桂泉的“文化强村梦”更是得到众多外出乡贤的鼎力相助,纷纷出钱出力。2005年,梁桂泉联系外出乡贤彭鸿峰,邀请他回乡建设文化室,经过考察后,彭鸿峰毅然斥资600多万元,建成了有“云浮市第一家”之称的私人博物馆。馆内有1000多幅名人名家书画作品、10多件文物、20多件陶瓷艺术品,免费开放让群众参观,假期时候还请来专业老师开设书画辅导班,免费培训学生,学员张宇源等多名在省级书画比赛中获奖。2008年彭鸿峰家庭被省委宣传部、省妇联等单位评为“十大优秀书香之家”。

最近,大甲村又投资10多万元建起“大甲曲艺社”,曲艺社爱好者经常聚在一起,既自娱自乐,也传承了传统文化,他们还在喜庆日子免费为敬老院和群众义演。

随着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大甲村已成为目前全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投入最多、规模最大、活动最丰富的村,群众的素质也越来越高,村风民风也越来越好。最近10年,大甲村无一例刑事案件,无一例群众上访事件。200多年历史的“大甲炮会”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创新,使这一非物质文化成为罗定市的保护名录。2010年,大甲村获得“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的荣誉称号。

“服务优,才能得到群众拥护”

谈到大甲村以及大甲村民,梁桂泉总是带上“我们”“我的”等字眼,他从心底里把大甲村当成自己的家,把群众当做自家人,时刻想着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2009年,大甲村党支部就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围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宗旨,在村建立党员服务站,各自然村建立党员服务点,让党员平时活动有场所、发挥作用有平台。村党支部带领村中70多名党员干部服务为民,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凝聚力。

2008年,大甲村率先在云浮市内探索建立“一中心多站”的农村社区,推行“一站式”服务,以村服务中心的“一中心六站”为依托,组织起由村干部、党员中心户、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家庭服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扶贫帮困服务、计生服务。同时,还不断拓宽服务功能,对一些外出务工党员、留守老人、弱势群体及其他急需帮助的群众,在生产生活办事上给予帮助。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大甲村委自加压力,实施了“一小时”的制度,就是接到电话请求、投诉后,必须一小时内做出答复或者到现场解决。大甲自然村张子进与张杰辉因建房占地问题引发纠纷,双方各自召集10多人准备械斗,梁桂泉知道后,立刻带领综治成员赶到了现场,迅速控制局面,由于处理及时,成功化解了一起不稳定因素。

村里还实施“代办制”,对一些长期外出、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等的群众,为他们代办计生、合作医疗等便民服务。新寨有一吴姓农户,精神有点问题,一个人带着两个小孩住在1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面,日子过的非常惨淡。梁桂泉为了让他们解决困境,跑了多个部门,先是帮助他向上级申请成为低保户,后来还多方筹资,为他们建起了一幢100多平方米的新居,并自掏腰包为他办理好房产证等相关证件。新彭屋村彭洁明的儿子彭炽在市的重点中学读书,一直品学兼优,但是由于家庭贫寒,在高二时停学打工,梁桂泉得知此事后,多次上门做彭洁明的思想工作,并亲自到广州把彭炽带回校园,后来彭炽考上了重点大学,彭洁明一家非常感激,逢人就说,是梁支书给了儿子一个好前程。

担任村干部36年,从农科员到村支书,梁桂泉始终满怀激情,心系群众,从点点滴滴,锁锁碎碎的平凡事做起,为群众做了一件件好事,办了一桩桩实事,成为党员群众心中的好当家,大甲村的老百姓都夸梁桂泉是“大家的好支书,老百姓的贴心人”。



game36528365365

专题教育

党员风采排行榜